上周跟一位做跨境家电的老板聊天,他拍着大腿吐槽:“花 5 万找 agency 发了 1000 家‘全球媒体’,结果谷歌搜品牌名连个水花没有,老外客户说‘从没见过你们的消息’,这钱扔出去比打水漂还安静!”

其实这不是个例 —— 很多企业出海发稿,都栽在 “渠道迷信” 上:要么觉得 “媒体数量越多越好”,要么跟风选 “听起来很牛的全球平台”,最后钱花了、稿发了,品牌曝光却像 “隐形人”。今天小马识途营销顾问就扒一扒海外发稿的渠道真相,教你避开 “无效投放” 的坑,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。
一、先搞懂:你的 “目标市场”,决定渠道的 “生死线”
有个做户外装备的客户,想主攻东南亚市场,却找了个主打北美媒体的平台,结果发了 20 篇稿,来自东南亚的流量加起来不到 100。这就像 “给海南人卖羽绒服”—— 方向错了,再努力也白搭。
首先要明确:海外没有 “万能渠道”,只有 “匹配渠道”。你得先回答两个问题:
1、你的客户在哪个地区?是欧洲的中产、东南亚的 Z 世代,还是北美的中小企业主?
2、你的客户习惯在哪看新闻?是专业行业网站、当地主流媒体,还是社交平台?
比如做 B2B 工业设备的,小马识途建议重点要放在 “行业垂直媒体 + 当地商业报”—— 像德国的《工业周刊》、美国的《Manufacturing.net》,这些平台的读者都是采购决策人;而做美妆个护的,我们建议盯紧 “生活方式博客 + 社交媒体”,比如东南亚的 TikTok 美妆博主、欧洲的 Instagram 时尚账号,毕竟年轻人买化妆品,先看博主测评再下单。
二、免费渠道:别小看 “零成本曝光”,用对了能当 “敲门砖”
很多人觉得 “免费渠道没效果”,其实是没找对方法。我有个做跨境家居的客户,靠在 Reddit 家居板块发 “干货 + 软植入”,半年内免费带来了 3000 多精准粉丝,还接到了 2 个海外经销商的咨询。
1. 行业垂直平台:找对 “圈子”,比发 100 家泛媒体有用
比如做跨境电商的,能去这些地方:
A、LinkedIn 行业群组:搜索 “E-commerce Retailers in Europe”“跨境电商东南亚交流群”,进去后别直接发广告,先分享 “欧洲 VAT 申报避坑指南”“东南亚物流时效对比”,文末提一句 “我们团队帮 30 + 电商解决了 XX 问题,有需要可以聊聊”,通过率比硬广高 10 倍。
B、Reddit 相关子版块:比如 r/ecommerce(跨境电商)、r/smallbusiness(小企业主),这里的用户喜欢 “真实分享”,你可以写 “我用 XX 方法把亚马逊店铺转化率从 2% 提到 5%,过程中踩了这 3 个坑”,最后自然带出品牌,只要内容有用,管理员不会删帖。
C、当地行业协会网站:比如美国的零售协会(NRF)、英国的电子商务协会(IMRG),很多协会允许会员发布 “企业动态”,只要你注册会员(有些免费),就能发新闻稿,而且这些网站的权重高,谷歌搜索容易排名。
2. 品牌自媒体:把 “自家阵地” 打造成 “信任背书”
别觉得 “海外自媒体没人看”,我见过一个做智能手表的品牌,靠 YouTube 频道发 “产品测评 + 使用场景” 视频,比如 “如何用 XX 手表监测登山心率”“上班族用 XX 手表管理时间的 3 个技巧”,每支视频播放量虽不算高(5000-1 万),但评论区全是 “在哪买”“支持欧洲保修吗” 的提问,转化率比付费广告还高。
重点做这两个平台:
1、YouTube
适合发 “深度内容”,比如产品研发故事、客户案例采访,视频标题要带 “目标市场关键词”,比如 “XX Smart Watch: Best Choice for Hikers in Canada 2025”,方便谷歌搜索。
2、LinkedIn 公司主页
适合 B2B 企业,发 “行业洞察 + 企业动态”,比如 “2025 年欧洲工业自动化趋势报告(附数据)”“我们的产品入选了美国《科技周刊》年度推荐”,这里的用户更关注 “专业度”,少发花哨的营销内容。
三、付费渠道:别被 “全球 500 家媒体” 忽悠,重点看 “这 3 个指标”
付费渠道是海外发稿的 “主力军”,但也是 “坑最多” 的地方。有个客户之前找了个 agency,号称 “1 万元发全球 500 家媒体”,结果查下来,400 多家是没人维护的 “僵尸网站”,DA 值(域名权重)不到 10,还有 50 多家是印度、非洲的小媒体,跟他的目标市场(欧美)完全不搭边。
选付费渠道,别只看 “数量”,重点盯 “这 3 个硬指标”:
1. 媒体 DA 值:低于 30 的,慎重选!
DA 值是衡量媒体网站权重的重要指标(满分 100),DA 值越高,谷歌收录越快,排名越靠前。比如《纽约时报》DA 值 93,《金融时报》DA 值 89,当地的行业垂直媒体(比如美国的《Retail Dive》)DA 值也能到 60-70。
避坑技巧:签合同前,让 agency 提供每一家媒体的 DA 值截图(用 Ahrefs、Moz 工具查),如果对方说 “DA 值不重要”“我们有特殊渠道”,直接拉黑 —— 连基本的权重都不敢晒,大概率是 “垃圾媒体包”。
2. 目标受众重合度:别为 “全球覆盖” 买单
有个做高端家具的客户,之前选了个 “全球 1000 家媒体套餐”,里面包含了巴西、印度的媒体,结果这些媒体的读者都是 “中低端消费者”,根本买不起他的产品,最后曝光量虽高,却没有一个有效咨询。
正确做法:按 “目标市场 + 行业” 筛选媒体,比如你主攻 “欧洲奢侈品市场”,就选:
1、欧洲主流财经媒体:《金融时报》(欧洲版)、《经济学人》
2、奢侈品垂直媒体:《Vogue Business》(欧洲版)、《WWD》
3、当地高端生活方式媒体:法国的《Madame Figaro》、意大利的《Vanity Fair》
哪怕只选 20 家这样的媒体,效果也比 “100 家泛媒体” 好 10 倍。小马识途组织的海外媒体套餐至少有几十家知名媒体,有的费用仅有2000元,保证谷歌、雅虎、必应三大海外搜索的收录,需要案例的可在评论区留言。
3. 历史案例效果:别听 “口头承诺”,要 “真实数据”
靠谱的 agency 会给你看 “同行业的案例数据”,比如 “我们帮 XX 家电品牌发了欧洲 5 家媒体,带来了 8000 + 网站跳转,200 + 咨询表单”,而且能提供后台截图(比如 Google Analytics 的流量数据)。
如果对方只说 “我们服务过很多大公司”,却拿不出具体数据,别信 —— 可能只是 “发了稿”,但没带来任何效果。
四、渠道组合:“免费 + 付费” 搭配,性价比最高
聪明的企业不会只靠一种渠道,而是 “免费打底,付费攻坚”。比如我服务的一个做跨境灯具的客户,他们的渠道组合是:
1、免费渠道
每周在 LinkedIn 行业群组发 “欧洲灯具设计趋势”“如何选 LED 灯更节能”,在 YouTube 发 “产品安装教程”;
2、付费渠道
每月选 2 篇重点稿件发英文新闻稿套餐,覆盖主流媒体比如《Dezeen》《Wallpaper》,另有几百家媒体增加收录和曝光。
3、联动
在付费新闻稿里插入 YouTube 视频链接,引导用户去看深度内容,同时在免费内容里提一句 “我们的新品登上了《Dezeen》,点击查看详情”,形成 “流量闭环”。
这样一套组合拳下来,他们每月的发稿成本比之前少了 30%,但来自海外的咨询量却涨了 50%。
五、最后:3 个 “避坑口诀”,记好别踩雷
1、别信 “零成本上纽约时报”:顶级媒体要么要付费,要么要你的内容足够有新闻价值(比如重大技术突破、跨国合作),天上不会掉馅饼;
2、合同里要写 “效果承诺”:比如 “保证 5 家 DA 值 50 + 的媒体收录”“新闻稿发布后 7 天内,谷歌搜索品牌名能找到至少 3 条结果”,没写清楚的别签;
3、小预算先 “测试”:第一次合作别投太多钱,选 1-2 个稿件发布后看看效果(比如先投 1 个价位适中的套餐),效果好再加大投入。
其实海外发稿不难,难的是 “没找对方向”。与其花几万块买 “1000家全球媒体的安慰”,不如花心思选区域特色的套餐渠道,把每一篇新闻稿都变成 “品牌出海的敲门砖”。小马识途营销顾问常活跃在全球营销前沿阵地,就海外发稿来讲确实大多都是套餐形式,个别知名媒体单发价格很高,非重大事件的一般公关稿可以考虑发布三五千元的套餐,但要根据市场需求和稿件特点精选套餐,且要保证海外主流搜索的收录。